新站提交
热搜: 目录平台

当我们国家已经越来越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时,大部分人就开始好奇:外国人是不是也有英文版的微信,或是类似微信公众号这样的自媒体平台?

最为国人所熟悉的Twitter,是新浪微博的祖师爷,开放性比微信强很多;而Facebook则是以熟人社交为基础,用户分享内容的特质明显,而个体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属性比较弱,并且,用户也很难订阅陌生人推送的内容。因此,这两个社交网络虽然具有新媒体属性,但跟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及今日头条这样的“自媒体”还不一样。

2016年1月份,为给奥巴马总统即将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讲提供按需点播服务,继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面分别设立了帐号后,美国白宫又在社交平台S上开设了“公众账号”。白宫方面的工作人员称,选择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年轻的受众。白宫在社交平台S上开公众号, 说明这款社交应用在媒体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特别是在覆盖年龄最小、移动设备不离手的受众群方面——这些用户往往不从报纸、杂志、电台或者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渠道获取媒体内容。

据 Forbes 估计,S 现在大约有 5000 万用户,用户年龄中位数在 18 岁左右。尽管S的核心受众年龄并不大,甚至还没投票资格,但提前和他们进行互动毫无害处,毕竟白宫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他们正在形成的政治观点施加影响。
S是于2011年9月份上线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,其基本功能跟微信差不多。但它有一大特色功能——所有照片都有一个1到10秒的生命期,用户拍了照片发送给好友后,这些照片会根据用户所预先设定的时间按时自动销毁。而且,如果接收方在此期间试图进行截图的话,用户也将得到通知。这种”可销毁”的属性,助力S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注册。

为了将服务变现,2015年1月,S 开始做起了微信公众号一般的媒体推送服务。这个“发现”(Discover)功能中推送的内容短视频占到一半以上。包括向来以视频内容闻名的青年文化在线杂志 Vice、体育娱乐频道 ESPN、CNN 电视台,以及传统媒体《每日邮报》、《国家地理》等媒体都已经入驻“发现”页面。S 会在这些内容中加入收费广告,并与媒体共同分享广告收入。

S不仅将其他媒体的内容搬到自己的平台上,也生产自己的内容。在此之前,S已经招募了一个内容团队,其中有记者、视频制作人和动画制作者。位于“发现”页面中心的就是 S 自己的账号,首期内容介绍了“发现”页面的使用方法:向左滑动预览文章视频或图片,向上拖拽看到具体的文字、视频。

最后,让 S 更像微信的是,这次更新之后,每个账户的 S头像都能够生成一张独特的打孔卡,仔细看一下,这不就是二维码么?

S的内容推送服务上线后,被业界惊呼为“美版微信公众号来了”。

在S之前,美国的自媒体主要以博客为主。而中国的自媒体则借助社交媒体的东风,刚刚展开自己的翅膀,找到上升气漩,起点还很低,高度很有限,但空间极大。似乎,互联网的美国称霸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。

不过,这绝对不意味着,中国人已经走在前面了。美国的博客、轻博客网站在全球所有类型网站中都能跻身第一方阵,美国的各大新兴新闻网站中,UGC的内容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。甚至,美国的传统媒体,比如CNN,UGC的内容也有相当的份量。博客在美国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微信公众号在中国的影响力。

就新型的自媒体而言,相对于中国文字自媒体的兴盛,成熟的平台、海量的创作者以及初步的商业化探索,美国的文字自媒体规模还比较小。不过,美国的视频自媒体却发展得更快,“网络红人”商业化体系更成熟,也更容易赚钱。这可能跟美国人更为开放,更多美女愿意“露脸”的比较多有关。

在未来几年,美国自媒体的发展能否追赶上我们的微信,还存在很多变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