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站提交
热搜: 目录平台

点击“阳光的海盗船” 订阅哦!
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可以说用户已经对各式各样的广告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,比如pc端右下角的弹窗广告、网页上的弹窗和浮层。很多都会被用户直接忽视甚至招致用户的厌烦。因此,活动推广位的呈现需更多地考虑怎样以更有趣、更不令人反感、转化率更高的形式呈现出来。

信息流广告常见于社交应用,在用户阅读的信息流中插入广告。为降低对用户的干扰程度,社交媒体也在尝试通过算法精准推荐相应的广告。甚至微信也不能免俗。

看见这种精美、有意思的广告还忍不住多点一下,或者直接给点个赞。

微信不是慈善机构,也是要盈利的!
客户端内嵌 这种形式与用户的互动性强,但是开发成本也是最大的,需配合客户端发布新版本。对设计的要求也很高,结合时事热点不招致用户的反感。看船长最近发现的两个内嵌广告:

上图是滴滴首页的内嵌广告,诞生在里约奥运期间,既符合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,又完美契合“健身”这一主题。画面设计年轻大气,还会招人反感么?

上图是百度糯米在里约奥运期间的内嵌广告,也是糯米活动营销的入口,在全民期待金牌的时间点上,加上年轻时尚的设计风格,完全抵消了首页弹出活动入口的突兀感。

降低参与门槛将用户吸引过来,接下来一步就是让用户参与,参与门槛低的活动,用户的参与度自然就高。设计上尽量晚地让用户登录,不然用户一进入活动页就提示要登录,用户很可能就流失了。

这一点不得不提一下滴滴的运营,来看一个滴滴的运营活动:
母亲节,滴滴发起了一个新的H5调查问卷,一道简简单单的数学题:“你一年回家看妈妈几次?”击中了无数在外打拼都市人的心脏,4个小时就有超过100万人参与。

这还不够,在引发互动和思考后滴滴给所有参与互动的人送上30元滴滴专车券并号召大家母亲节但凡有空回家看妈妈。
这种走心但不走形式的活动,给人感觉就是滴滴在提醒你回家看妈妈,而不是让你打车。前期的参与门槛非常低,传播极其方便,领优惠券时才需要输入手机号,甚至输入手机号之后无!验!证!码!
给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有数据表明71%的用户不愿意分享内容(数据来自网络)。事实上,参与营销活动的人大多数就是为了获得实惠或者商家某些福利,分享到朋友圈似乎是在跟大家说“快来捡便宜吧!”。

活动中我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通过物质奖品来激励用户分享,而这个分享的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奖品力度,属于外在动因。更巧妙的方式,则是利用人性的弱点,从用户的自我实现、身份认同等角色在活动设计层面去驱动分享的内在动因。
忍不住再分享一个滴滴的营销案例(船长绝对没有收过滴滴的广告费哈)!
2015年4月15日,滴滴举办了“北上广深票选PK吸血加班楼,滴滴免费专车解决加班狗一周”活动,北上广深四地全城办公楼,谁加班最狠?

活动期间,只要在滴滴打车官方微信、微博活动页面,回答指定的3个问题,并提交加班公司所在大楼和手机号的用户,就可以免费为自己所在的大楼投得一票。根据用户投票结果最终选出“吸血加班楼”。活动结束时,加班排名前100办公楼的投票用户,即可获得5张面额分别为45元的滴滴专车券。活动一上线,就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,一位北京网友道出自己的心声“公司安排的任务一周至少要加4天的班才能完成,忙碌时甚至要到凌晨才能回家,所以打车回家就很困难,在车上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就更好了”。在这种需求下,活动上线不到一天,活动页面的点击率就超过了250万,浏览人数达80万,收到了70万张“选票”。
广告创意、内容、原发点越好,需要采取的保温手段就越少。因为从服务号接收到广告的第一批消费者,会将广告继续传播出去,一层层的转发,会带动媒体、厂商、大号的跟进,这又产生了话题,最终热度会维持更长的时间。
用户自主分享和扩散的力量不言而喻!互动体验手机在经历推特、脸书时代之后,正式进入了语音、图文、音视频互动时代。在这种环境下,app想要增强用户粘性,最终引爆流量,为用户带来互动体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
此处,船长又想举一个滴滴的例子,(向毛爷爷发誓,船长真的没有拿广告费!)
滴滴最近上线了一个新功能,“代叫车”。除了正常的宣传以外,还做起了有趣又贴近功能本身的游戏。

互动体验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,h5活动页能玩个大转盘、砸个金蛋也就不错了,滴滴的活动页对技术要求未必很高,但却能够打动人心,换你莞尔一笑的同时达到了滴滴推广的目的。

想来经过补贴大战,踩着一波对手的尸体走到出行业巅峰的滴滴,更希望通过除了“补贴”以外的方式被用户记住吧。
一款APP的成功运营离不开产品、设计、运营、市场、技术的协同作用。互联网运营拼的事实力和创意,人性啥的就不提了,研究现代人吃饱穿暖以外的需求才是王道。
类似百思不得姐这种“逆袭”的APP成功案例比比皆是,bat巨头反而更侧重于资本的力量,这个时代虽说是大鱼吃小鱼,依托于轻资产的互联网行业,做好用户运营才是王道!

感谢关注!

标签: APP运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