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站提交
热搜: 目录平台

秀站网11月26日消息 今天,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,一对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在本月诞生,这对双胞胎的一个CCR5基因经过修改,意在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毒感染。如果成功,这对双胞胎将成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。人民日报评该事件称,如果没有法律和框架,就像车上没有刹车,没有人敢去开。

目前,贺建奎所进行的实验的真实性尚未得到确认,研究也未发表于任何学术期刊上,数据也没有得到公开,但已经在学术界和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质疑。有专家认为,这一实验缺乏实验的动机和必要性。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认为,目前公开的该实验伦理申请中,并未提及这对双胞胎的母亲是否为艾滋病感染者。即使该实验的母亲是艾滋病患者,只要通过药物降低母体HIV的载量,仍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。

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也指出,该实验使用的是健康胚胎,根本谈不上基因治疗,也不是给感染HIV的患者提供唯一的生育后代的希望。

另外,该实验的合规性也存在疑点。首先该实验的伦理申请非常草率,另外伦理审查是按照科研标准实施的,涉事医院也不具备这类实验的级别。从这些方面看,这个伦理委员会是不合适的。

实验中还存在影响的不可控性,由于基因编辑,我们无法预测这些被编辑过的DNA会对婴儿未来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。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,这次实验对基因编辑技术本身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。“基因编辑技术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,基因治疗的应用前景也很大,但是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,让它去发展,让它去不断完善。”刘颖说。颜宁也表示,“我承认在生物伦理学上很保守,我实名反对在现阶段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。当然我既不做基因编辑,也不做发育,甚至在刻意避免以多细胞动物作为实验材料(无法克服心理障碍)。”

“技术本身的前景非常好,下一步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要跟上,保证在一定的框架内让基因编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。”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黄志伟认为,“基因编辑包含很大的商业利益,‘定制人’听上去也有很强的吸引力,不排除一些人会铤而走险。”他认为,这方面光靠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,应该尽早启动相关的立法工作。“如果缺少了法律和框架,就像车上没有刹车,你敢去开吗?”

相关阅读:

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:科研伦理的高压线不容碰触

深圳卫计委:已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涉事医院开展伦理问题调查

南方科技大学回应“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”事件:校方不知情

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:强烈谴责“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”

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国内诞生:你支持基因编辑婴儿吗?

基因编辑婴儿伦理审查文件“签字”者称不知情、未参会、没签字

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惹争议:到底触犯了哪些边界?

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:没做过此项目

《科技日报》四问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